對於任何不未解之謎,亂估其實是沒有問題。
亂估即是假設,也是一種科學精神,在沒有答案之前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宇宙咁神秘,科學家都係靠不斷亂估,由地球係平、地球為中心、太陽為中心、以至估到家陣話宇宙係大爆炸而來,形成千億計如銀河系的星系,而且不斷膨脹中。
事實上,至今都冇人可以肯定是100%完全正確,只是經過不斷觀察,發現各種現象都符合『亂估』的理論模型之中,於是發展出至今最人類最艱深的一門科學──『宇宙學』,也是至今最多人信的一套宇宙學說『理論模型』。
但係,人類現時沒辦法飛出銀河系,就算連太陽系也飛不出,去尋找理論中的黑洞。
返回現實,唔好話黑洞,甚至近至沙螺洞,都唔係人人話去就去,要返工返學、或者要揍仔或要目及住個市。
小弟尋日咁啱得閒咪去睇下之麻,幾位版友都去左,就係咁之馬。
最重要是討論時大家唔好勞氣,同新年賀詞一樣,一團和氣咪好囉。
好嘞,閞於今次事件,就算霜凍論說成立,依然有幾個不解之諜:
包括
1) 既然霜凍層聚在地面,為何有些草卻沒有事,旁邊周圍的草卻枯死?
2) 為何溪邊的植物大多沒事,又或是出現一邊枯死,另一邊沒事現象?
3) 較多人提及的蕉樹下白花鬼針草問題,謎題由雀仔總括:
原帖由 雀仔To 於 2009-1-23 02:34 發表
因為霜主要係近地面發生,所以會有避霜既種法
但因為禁所以先有問題,例如小小指出既蕉樹同白花鬼針草,如果旁邊蕉樹係霜凍死,近地既白花鬼針草也理應凍死 ...
而對以上三個謎題,其實我都有諗過原因。但小弟對植物不認識,認花認草都唔多曉,
幾經翻睇版友及自己的照片,我約略睇到以上謎題的一個共通點,然後嘗試整理一個答案出來。
事先聲明,這個答案只是一個假設,即是『亂估』一通,
真正答案要靠各位或有關的專家去確定。
首先,我地睇返霜凍點樣會令植物死亡先。之前都貼過有關參考資料:
『溫度低於的地面和物體表面上有水汽凝結成白色結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沒結霜稱黑霜對農作物都有凍害,稱霜凍。
作物內部都是由許許多多的細胞組成的,作物內部細胞與細胞之間的水分,當溫度降到攝氏零度以下時就開始結冰,從物理學中得知,物體結冰時,體積要膨脹。因此當細胞之間 的冰粒增大時,細胞就會受到壓縮,細胞內部的水分被迫向外滲透出來,細胞失掉過多的水分,它內部原來的膠狀物就逐漸凝固起來,
特別是在嚴寒霜凍以後,氣溫又突然回升,則作物滲出來的水分很快變成水汽散失掉,細胞失去的水分沒法復原,作物便會死去。』
『霜凍多在春秋轉換季節,白天氣溫高於攝氏零度,夜間氣溫短時間降至零度以下的低溫危害現象。既農業氣象學中是指土壤表面或者植物株冠附近的氣溫降至零度以下而造成作物受害的現象。
出現霜凍時,往往伴有白霜,也可不伴有白霜,不伴有白霜的霜凍被稱為“黑霜”或“殺霜”。晴朗無風的夜晚,因輻射冷卻形成的霜凍稱為“輻射霜凍”。冷空氣入侵形成的霜凍稱為“平流霜凍”。兩種過程綜合作用下形成的霜凍稱為“平流輻射霜凍”。無論何種霜凍出現,都會給作物帶來或多或少的傷害。』
http://baike.baidu.com/view/42761.htm
據天文台資料,本月有機會出現霜凍的日子,即1月11-13日,都是非常乾燥,
濕度只有20幾%,空氣很少水份,就算地面達成零度,也不定會結霜,但是乾燥的零度,即黑霜,對植物的損害一樣甚至更嚴重,因為植物細胞被擠出來的水份更容易及更快被蒸發掉。
前面亦提及,在晴朗無風的日子,因地面幅射冷卻加強霜凍的機會,所以霜凍時份最易出現在黎明前時份,此時植物中細胞的水份結冰膨脹,而黎明後即日出,日光照射下,水份溶解同時,卻被蒸發於空氣中,植物因而嚴重脫水,加速死亡。
於是農民防霜凍方法之一是為農作物蓋上大膠佈,目的是避免黎明後的日照及減少水份被蒸發的機會及速度,好讓植物盡快吸收回水份免於因脫水枯竭而死。
換言之,霜凍長時間發生,固然攞命,就算是短時間,但加上隨即而來的日照,
一冷一熱,也成為植物的奪命原因。
好嘞,假使以上令植物霜凍死亡的成因成立了,就逐一嘗試去解開前述三個謎題。
謎題1)既然霜凍層聚在地面,為何有些草卻沒有事,周圍的草卻柯死?
最明顯是這照片中的樹下的一塊草地,當周圍的草,甚至樹木都枯萎,小草地卻依然翠綠一片,成為荒涼中一片小『綠洲』。

Photo by GreenDevil
解:
原來小綠洲正正是位於樹蔭之下!
樹冠正好形成了一片覆蓋物,遮蔽了早上的陽光,令樹蔭下的小草地有回魂之關鍵時間呢!
謎題2) :為何溪邊的植物大多沒事,又或是出現一邊枯死,另一邊沒事現象?

Photo by alanzuka

Photo by SimFish
解:原來又是樹蔭庇護!
很明顯沒有樹蔭的草叢一片枯竭,有樹蔭草叢的依然青綠。
而溪流旁邊總有樹木生長,所以我之亦奇怪為何溪流旁的植物大都沒事,
原因是沒有留意到樹蔭問題。
謎題3): 較多人提及的蕉樹下白花鬼針草問題

這個問題令我思考良久,也想不出答案。
如果又說是樹蔭庇護,但明顯地香蕉樹的樹蔭似乎未足以覆蓋小草,
那有沒有其他原因呢?
靈機一動,再用Earth Google幫手,冇錯了,果然與記憶吻合。
照片的右邊是東面,左邊是西面,而東邊是山坡,
當日出時,日光是會被山坡遮擋,形成了陰影區!
解:今次是山坡陰影區救了小草一命!
以上三個題解,都有共通點,就是有樹蔭或陰影區的庇護,其作用有如農民的防霜遮蓋物,
遮擋了旭日初昇的奪命曰照,讓植物在關鍵時刻有機會吸收回體內逐漸由結霜溶解的水份,避免脫水枯死。
而暴露於日照的地面植物,因水份被快速蒸發,細胞嚴重脫水枯竭,返瑰乏術。
所以枯萎的樹葉,都極度乾脆,一按便碎裂。

枯死的葉『卜卜脆』,很易碎裂。
以上說法符合了為何空曠地方的植物大都枯萎,
而逃過一劫的地面植物中,又很多有陰影覆蓋的現象。
而且都有根據觀察、摷過下資料,及經過唔知合唔合理的推猜而成,
都勉強算係一套『理論模型』。
不過說到底,都只是小弟『亂估』之作,不宜當真。
是否真正答案,就要高人指正嘞。
[
本帖最後由 SimFish 於 2009-1-24 04:54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