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小農走進社區 親售本地正菜
<香港獨立媒體>
2015-02-13
作者:卓曼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1526
近年,土地運用議題被受爭議,在經濟發展為主導的政策下,政府致力致力將農地化為商業用地,令本土僅有的農業大受威脅。除了土地抗爭,本土農業本身亦多面受敵。本地農場人手短缺,以致農地荒廢、生產力低落;小農戶缺乏農作物出售渠道、經常被壓價甚至因「數量太多」被拒收,浪費了本地農夫的一番心血。一月中「土地教育基金」聯同「土地正義聯盟」、「耕作人」、「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於粉嶺遊樂場舉辦了「粉嶺農墟」,農墟中不但有本土正菜出售,亦有「菜頭小畫家」、「環保酵素工作坊」等活動,旨在將本土農業文化和綠色生活資訊帶進社區,街坊們不論男女老幼都樂在其中。
「粉嶺農墟」原定於二月、三月和四月中旬會再舉辦,主辦單位在現場亦收集了多個支持加辦農墟的簽名,然而第二次農墟舉辦之前的一個星期,卻接獲康文署通知,以「場地主要作康樂用途,農墟會對場地使用者造成影響」為由拒絕借出場地而被逼取消,主辦單位多番交涉,惟有關當局至今仍拒絕進一步會面及交代實質理由,讓本來已準備好自家正菜於農墟當日出售的小農大失所望。
從義耕開始 重新認識本土農業
「耕作人」由一班關注本地農業的人士組成,...在農墟中可以找到「耕作人」的攤檔,亦可以見到團隊的義工在場內向在場人士講解本土農業狀況,和分享義耕的點滴。...除了近年因收地而受到壓迫,平日亦常因單一作物而被菜統處壓價,團隊希望透過舉辦粉嶺農墟和有望於將來舉辦大大小小的社區農墟,能為用心耕種的本地農夫增加農作物的出售渠道、減低運送成本之餘,亦透過農夫和義工與到來者的交流,讓更多人瞭解本土農夫面對的困境。
在「環保酵素工作坊」中義工詳細講解環保酵素的製作方法,原來環保酵素由日常廚餘而來,只需將不含油份的廚餘(建議使用有果香的廚餘)放進膠樽內加水至三分二滿,再予時間發酵適時「放氣」便成,酵素可以用於家居清潔、驅蟲除臭、洗髮沐浴,亦可作肥料和殺蟲劑使用,環保又實用。義工表示自身亦會用於清洗身體,子女用了後濕疹更有好轉。
自給自足 支持本土有機正菜
...眾所周知,不少內地農戶為了確保收成達到量產水平,在耕作過程中下了大量農藥防蟲和化學品防腐,使農作物看上去健康茁壯,賣得好價錢,實際上卻是「化學合成物」。過度使用農藥耕作不但消耗大量能源和導致溫室氣體的排放,不能被土壞吸收的農藥更會污染週遭水源,引致水中含氧量降低和藻類過量繁殖。另一方面,殘留的農藥隨食物進入人體,雖不會造成急性中毒,卻會慢性危害健康,輕則降低免疫力,重則致癌。然而截至2013年底,香港90%蔬菜由內地供應,這不但是內地對香港在食物供應控制上的步步進逼,亦是本地食物安全潛在的危機。...
面對空間被高度壟斷的壓迫,和制度暴力四方八面而來的打撃,本土小農在四時變化中仍然堅持每天下田用心栽種,不僅是出於對香港這片土地的不離不棄,亦是為了食用者的一個安心滿足。支持本土農業,是不讓我們的下一代「窮得只有錢」的重要一環。
【懇請大家參與聯署,促請康文署等有關部門再次開放場地舉辦農墟:http://goo.gl/forms/aVxEBVFsbF】
[
本帖最後由 stewartcc 於 2015-2-18 04:05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