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1964年的龍尾泥灘照片!
January 17th, 2008 Posted in 救救龍尾 | 1 Comment »
輯自《昔日香港 - 1964年航測照片集》
http://www.landsd.gov.hk/mapping/tc/paper_map/phalb.htm (Page 129)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主席吳振揚先生看過 1960 年代(未曾興建船灣淡水湖之前)龍尾一帶的航空照片後,有以下的分析:
要從黑白航空照片辨認地貌特徵,通常會利用照片中的明暗和對比,分辨不同地貌的微小差別。
甚麼是沙?甚麼是泥?
沙是較粗糙的物質,直徑約0.06 - 2 mm,由石塊中的含石英礦物剝落而成。反光度比較高。
泥是較細緻的風化物質,小於0.06 mm,通常由非常細緻的風化石英、長石等組成。在陽光下的反光度相對低很多。
航空照片中的是沙灘還是泥灘?
沙灘
1. 看來比較明亮,因為反射陽光能力較強。
2. 輪廓清晰及實在,比較連續和對稱。
泥灘
1. 看來比較暗,由於含有大量泥和沿河流沖下的有機物。
2. 輪廓比較不規則、呈波浪型成絲狀(尤其在末端),由於泥比較細和輕,因此流動性較高,容易被輕微的水流或波浪改變型狀。
但是要留意泥灘和沙灘時常同時出現,目前龍尾及附近的船灣海沿岸就零星地散佈著一片片小沙堆,通常較接近岸邊。
用以上的識別準則解讀附上的航空照片,可以肯定目前龍尾的位置在1960年代是一個泥灘,
與龍尾以西的泥灘和紅樹林相似。附近只有零星的沙堆沉積,難以定性為沙灘。
=================
即是, 照片顯示, 龍尾, 在60代至今, 依然是一個泥灘, 沒有改變。
根本不存在『復修沙灘』的問題, 請大埔區議會以事實為本,
不要誤導大埔居民。
[
本帖最後由 SimFish 於 2008-4-9 02:22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