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KW_LAM。正音與否,最重要是這一代人怎用這個字。
玳瑁為什麼會有一字兩音,其中一個可能(以上純粹推論),是因為出現了玳瑁這個動物的概念後,有了這個概念的語言,所以就找接近這個語音、現有的字去借用(即六書中的假借)。係出現玳瑁這種動物的方言區(因為海上生物,在中原地區未必常見),瑁字係讀成「妹」,當這個詞帶入中原後再被編入辭書後,就出現同字,兩個音。
一些漢朝的譯名,如大月氏(大肉支)、身毒(音捐篤,即現印度),就已經有兩個完全不同的讀音。
要追查本源可能要花後多功夫,我都找了好幾晚資料都不能完全弄清玳瑁一詞的本源,不過一個線索可以考慮的是看看經常找到玳瑁的方言區中,「冒」字是怎樣讀,不過可能要花更多的功夫。
講返應該用那個音:如果真係要好認真咁訂一個今人用的言,應該去統計真係仍會用這個詞的現在怎讀這詞,就如我細個聽人賣眼鏡,係讀玳「霧」的。
另:不知電台是讀妹作草莓的莓,還是未來的未?翻查說文,妹字從前是讀「未」的,至少係
http://ctext.org/dictionary.pl?if=gb&char=%E6%9C%AA ,你會發現妹同瑁係唐代係同音,妹同未的音相近,但去到今日未同妹已經完全唔同音。我地應該係跟代「莓」定代「未」? 即係跟今日粵語正音定唐朝正音? 因為語音係經常變,而且嶺南地區無錯係估留不少古音但絕不是完全是古音,所以我一向都好抗拒何氏正音正讀,其以為根據的,是宋朝的韻書,是宋朝的音,但時代變遷很多音已經真的變了。
PS:妹,《女部》妹:女弟也。从女未聲。係應該跟漢的標準(从女未聲,即以未字作聲符,讀作未)、唐的標準(mei)、宋的標準,妹是讀「未」音,當韻書去說瑁 = 妹,那要讀「未」,還是「妹」......................真係可以寫論文。我都睇到一舊雲...................一般人係唔會咁學術去查咁多資料,我都認同LITTLE LITTLE 傳媒有責任搵個最啱的音,不過睇落去我諗我都係返去問下D 老師了。
簡單來說:
漢:妹跟未同音。妹跟瑁不同音。[根據說文解字,而係金文同小篆,妹字有一未字在內,故二字應有關且讀音雖即使不同亦相當接近]
唐:妹跟瑁的第二個音同音[根據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所收唐音],妹、瑁[mə̀i]跟未開始不同音但仍相近[*miə̀i]。
宋:妹跟瑁同音,而與未截然不同。
如果根據文獻瑁音妹,應該是漢朝的「未」音還是那個音?
其實古書所載的,真的好難單單用那個字留傳下來做同音字我地就咁讀啦,係漢朝,AB 係同音字,係唐代,AB 已經唔係,我地仲可唔可以拎今日的語音去睇AB係同音字?所以古書難讀,係有原因的.......................。講咁多學術野,無非想帶出一個觀點,就是古書所載的不能百分百作準,特別是現在做文字學論文的學者,都係從古人的著作上作修正,找出古人的錯處再加以補正。
我真的唔敢講我推論的是對還是錯,還是應該根據字典讀妹,但已經帶出一個問題是讀今時今日的妹音,還是遠古的妹音,所以.........語音,一係就尋根究底,否則就不要定於一尊,以一個權威作準,特別是一些生癖少用的字詞,如要重新投入社會作常用的詞彙,絕對不應一個專家說了算。為什麼會有咁大篇文章,就係因為我不認同每每要跟何氏的正音正讀。傳媒正正就是這樣,就連李柱銘也要被改名做李柱「明」。
[
本帖最後由 小晴子 於 2013-9-9 03:25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