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鴝 "進化" 至變成 "翠鳥",當年口口聲聲說餌誘不會改變鳥兒習性的人,現在不知會否為 "誘餌" 的魔力感到驚訝!
網友的分享:
『以前是放蟲誘雀,現在進化至拋魚引雀,
連不懂游水的鵲鴝也下水捉魚。
以後看到林鳥吃海鮮就知是人為作品。
他們(攝影者)原想拍翠鳥插水捉他們準備好的魚餌,
但鵲鴝捷足先登,一而再抛魚會飽死嗎?
不懂水性的雀仔會浸斃嗎?』
怎樣知道相中這隻不是天生懂水性及吃魚的鳥呢?
1. 沒有鴨嘴或尖直長的嘴、沒有長腳或腳沒有蹼,與及又沒有粗壯的爪,這隻鳥90%以上也不是吃魚的。
2. 找鳥書看看,例如:「香港觀鳥手冊」(水鳥篇及陸鳥篇),牠是收錄於「陸鳥篇」的!
相中的鳥兒叫「鵲鴝」,是香港很常見的留鳥,天生食性是吃蟲的。但由於鵲鴝是一種很機會主義,覓食很進取,而且不太怕人的鳥兒,所以亦慢慢習慣在人類的生活環境中覓食及食用人類的食物,但牠絕對是不懂游泳的!
由於攝影人士不斷提供餌誘,在「吃得不要浪費」的大前提下,間接誘使鵲鴝改變其食性及甘願犯險到水中取食,這已是嚴重影響自然生態!
究竟人們為了拍照還需要做得多過份?
試問真的有需要這樣做嗎?
不這樣做就拍不到鳥嗎?